发表时间:2024-05-08 12:21:44来源:艺龙网
把美术创作写到民族复兴的历史上
应小杰
民族复兴的美术力量
中国当代视觉艺术家应小杰,生于上海(祖籍浙江宁波),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上海美术家协会会员。曾就读于上海美术学校和上海交通大学美术研究室学习油画。
师承陈逸飞、夏葆元,吴健等,系列作品《上海滩》、《中国的海》、《西藏风情》、《江南印象》系列油画受到专业人士广泛赞誉。1988年至今几乎每年有代表作品被国内外重要展览入选官方展事及同行联展,并举办个人画展和获奖。
1998年反映上海棉纺织史《衣披天下之乡》大型油画作品被上海历史博物馆典藏 。
1998年《相聚的日子》、《父女情》等多幅西藏油画作品被马未都在“北京观复博物馆”买断收藏。
1997年参加首届“97上海国际艺术博览会”和后的98、99、2000、2001艺博会连续5次,被当时媒体宣传号称是明星油画家。
1998年《西藏牧民》四幅大型油画系列作品入选参展;上海市政府组织唯一举办的“98上海百家艺术精品展”。
2012年至今被邀参加上海国际艺术节展览项目“亦师亦友--海上画家联展”已连续6届。
2018年7月油画作品《金色渔村》入选参展“中国精神——第四届中国油画展综合作品‘进京展’优秀作品展,在北京中国美术馆展览。这是耗时2年(2016年7月-2017年底时隔12年的全国写实油画展),在全国巡展入选作品中再分别评选出优秀作品的总结性展览,由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油画协会主办。
2019年4月13日-5月18日举办应小杰个人艺术大展;【从雅鲁藏布江到黄浦江 从苏州河到恒河——应小杰油画与摄影展】在苏州河畔百年老建筑,民国大亨杜月笙的粮仓“八号桥艺术空间”展出。
经典油画作品早期还被顶级的国内外主要拍卖行;“佳士得christie’s”、中国嘉德、保利、翰海、朶云轩,西泠等10余家大牌拍卖行被拍卖,取得技压群芳的成功,当时上海电视台财经频道等与各大主流纸媒体也竞相报导。还出版《应小杰》大型油画册。近年来还为其拍播专题片,各报刊杂志介绍其作品文章多达百余篇 。
北京创荣时代艺术中心 姚岚:应老师,您的油画作品《上海滩》、《中国的海》、《西藏风情》等系列作品受到了广泛赞誉,能否和我们分享一下这些系列作品背后的创作灵感和主题内涵?
应小杰:我画《上海滩》系列,俯瞰外滩母亲河的视角多一些,画面太阳下的黄昏一束阳光,夹江相望的百年历史,城市的天际线俯望江河,眼前是一片母亲河的景象与远大,相伴上个世纪初的老桥和幢幢老建筑物的文化,透过黄浦江夹江相望的浦东,一个新城历历在目,看到世纪末一个浦东新城崛起,这是上海的身份上海的名片,也是改革开放上海浦江两岸巨变的亲历者和见证者。
在上海成长的我,每天起身站在高楼阳台,俯望江河,上海黄浦江和外滩苏州河全貌尽收眼底,一派城市母亲河的景象。神奇的黄浦江外滩交汇处有着苏州河源头,是我关于这座城市的最初记忆,也是自己生长与从小玩大的地方。记得小时候,最喜欢去的地方就是外滩白渡桥上看日出日落,眺望苏州河上波光粼粼,这逆光带来的一座座老桥,白渡桥、乍浦路桥、四川路桥等弯弯绕绕串联起水与桥的人文景观,倚靠在江边的围栏,眺望着黄浦江上的轮船在汽笛声中远去,欣赏岸边绿树成荫,浦西外滩老建筑与苏州河交汇,经典老建筑神态挺拨隽秀的美景,弥漫着人文水气的苏州河畔从此将自己身心与河融为一体,因此浦江风景浓缩四十多年记忆用画笔追寻生命之江河,上海的味道。
我画的《中国的海》系列,自70年代游历于渤海大连、黄海青岛,80年代游历于东海闽南、90年代洱海云南与南海海南,如今仍重游故地,特别是原始的闽南海岛惠安小岞渔村,38年里前后去采风几十次沿海,我想当时也许是出于“猎奇”,最早画了许多劳作中的惠安女,注重表现人物的形态和生活的情趣,记忆中小岞岛,淳朴热心的渔民与惠安女,头带花头巾,银链牵挂着腰上,赤着脚,卷起湿漉漉的裤子,时而弯下腰时而行走在海的沙滩里,在小鹅卵石里寻找小海螺,海的倒影,试图从平淡的生活中来表现人物的“真实”。但是渐渐地,惠安女从我的画中淡出,而原先作为人物背景的风景渐渐地清晰起来,海景和闽南渔船成了画中的主角。
在我的画里大海海景与沿海木筏渔船都是那么地神秘、新奇,积淀着历史,镂刻着岁月,令我充满振奋激动。我用厚实的笔触将平淡的海景画得色彩丰富,绚丽之极。《海》这片海域属惠安小岞大港湾,是蓝天碧海下船泊的宁静,是悠悠岁月里沉淀的底蕴。这里包裹着多少岁月绵长的等待,有着多少意犹未尽的思念。斑驳沧桑的老木船,筋骨刚劲。放眼望去,仿佛“诉说”它当年风雨经历,勾勒出沧桑海叹,海之声。海风再次吹起,沙沙…蔚蓝的天空,洁白的浪花,深邃的大海,不平静的海面仿佛沉淀了青春岁月里所有的疼痛与悲凉!
海叹,渔醒味、白浪花、海风、天和海,无边无际,这是我曾经熟悉的地方,几十年来各地旅海之游给了我无数灵感,积累历练而成了“中国的海”系列,我认为这是中国最美丽的海,中国的海!
我画的《西藏风情》系列,人生如旅西藏风情是我最早的系列作品之一,充满生命力的作品,融入了自身内心感受,每一次创作都是用自己的生命体验与对象进行交流。尽管有着多种题材的创作经历,但西藏在我心中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灵感之源。每次去藏区牧区,都是寻找那些最原始的生态环境去采风。在雪域高原的经历令我记忆犹新,游离在空旷宏大的草原牧区,眼前是一望无际的高原,牛羊懒散地点缀着草地,黑色的帐篷隐退在远处,挨家挨户进入游牧民临时搭建的帐篷里,寻找视觉上入画的高原汉子和牧民母子。每次进藏,几乎都选择在冬季的藏历新年,屋里屋外都是零下十几度,高原上的空气愈加稀薄,但那时候男男女女都会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戴上最珍贵的首饰。牧民女孩身裹的七彩颜色的粗布服,伴随着挥之不去的乳香味,青春的快乐在稀薄透明的蓝天白云的衬托下展现得淋漓尽致,我在灰蓝色调中感受到了彩虹般的斑斓绚丽。
我在创作时近距离贴近画面中的人物,尽可能呈现出平易可亲的自然生活情趣和意义,苦涩的,淡淡的,朴实的,但另一方面,我也以激越的情绪,跳荡的笔触,通过浓烈鲜明的色块所组成的画面,展露出紧裹在厚重羊皮袄里的人性向善的美好情怀。每一次创作,我的心中都有一幅“全息动态”画面———雪域的风吹拂着他的脸颊,布满白云的蓝天犹如一张豁然张开的大嘴,喜马拉雅山北麓的喊山声音荡漾在耳畔,山道一弯出坳子迎面就是雅鲁藏布江,像一条银色的巨龙,那浑白的江水,在大拐弯处湍湍而走,带着响彻苍穹的咆哮。虽然语言不通,但牧民都会热情地招呼坐下,目光炯炯,女主人友善地为“不速之客”端上香喷喷的酥油奶茶,放牛羊的高歌,穿透高原雅鲁藏布江的气流,待久了,会不由自主地被这片土地的雄浑和人们的乐观和豪放所感染。
北京创荣时代艺术中心 姚岚:您的油画作品曾在国内外多个重要展览中获得认可,并且被多家知名拍卖行成功拍卖,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在这个过程中,您是如何看待艺术与市场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保持作品本身的独立性与深度?
应小杰:艺术的兴起得益于它的商业价值的拔高,与艺术赞助人和艺术品经济的发展历史息息相关。我曾经的作品确实给部分藏家收藏,也再被专业艺术品拍卖公司拍卖取得了成绩,这是艺术的商业属性。
商业资本力量的进入,艺术在市场商业运作下不断物化,越来越多的艺术家创作者们表现出自己都毫无角色的物化世界,艺术被其他元素吞食的现象也很严重,艺术创作者的专业性要求也就渐渐可以变的没有要求,我认为艺术已经受到损伤,这实际上与画画原本初衷背道而驰,我画了几十年画并没有引合商业资本市场需求改变自己的绘画方式和风格,而始终坚持自己的架上写实风格追求唯美再唯美,艺术品具备应有的独立性,相对个体思维的本身独立,产生直击心灵发人深思的作品,有深度有精神内涵具备当代世界美学中国艺术的立场,才能体现时代精神和富有创造性的作品。当代性和民族性才是艺术经典和范式,并迈入世界艺术经典的殿堂,真正实现艺术存在的意义最大化。
如果这是一个异变的时代,那它的存在不是为了造就异变的艺术家,艺术家要表现的也应是时代的异变和异变时代中生活着的人,而不是异变本身。
北京创荣时代艺术中心 姚岚:除了油画创作,您还举办了个人艺术大展,并出版了大型油画册,甚至为您拍摄了专题片。在当今艺术创作领域,艺术家需要更多地参与到展览策划、出版等活动中,这对于您来说意味着什么?
应小杰:一个画家的作品要提升自己的技巧与风格,需要得到交流,从而会不断提升且产生影响力,吸引更多的关注和被市场认可,其中,出版作品画册、开个人画展、媒体宣传是其中一种重要的方式。它的意义在于促进文化交流和不同地域之间的艺术创作,成为各地艺术家和观众交流的平台与桥梁,还可以促使不同文化之间的交融,彼此的创作经验和艺术理念,相互启发,了解不同文化的艺术风格和表达方式,增进对其他文化的了解和尊重,激发艺术创作的热情和潜力,让艺术家们在展览中相互学习和启发,推动艺术的发展和创新。
北京创荣时代艺术中心 姚岚: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然要求中国文艺事业的崛起、美术事业的全面进步,作为这一伟大事业中的实践者,您觉得美术、美育在这个过程中有着什么样的作用?
应小杰:美术美育太重要了,美术作为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独特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一幅艺术作品它不仅能够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还能够提高人们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美育思想在艺术中是最集中最典型的形态,高素质人才需要美育陶冶,在立德树人方面发挥着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美术是艺术视觉门类之一,是提高审美眼光和艺术感知力,促进个性形成和全面发展,还能带给人们美好的感受和体验,通过观赏美术作品,人们可以感受到艺术家所表达的情感和思想,从而获得心灵上的愉悦和满足。这种美好的感受和体验是无法通过其他方式获得的。这也对美术从业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当前美术绘画实际开展过程中从而使人们的审美意识得以提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精神生活质量的追求已经成为人们的更高目标。
美育是审美教学与美感教学的结合,通过教育提升人们认识美、理解美、欣赏美、创作美的能力,还能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完善品德的教育功能,有利于培养新时期各方面人才,是新时代全面发展当代社会文化事业的重要着力点,作为美术工作者,必须深刻理解并大力丰富当代美育的实践应用,真正做到以美育人、培根铸魂,其中,中国文艺事业的掘起,美术美育要更好地为建设精神文明和行为美服务的。
北京创荣时代艺术中心 姚岚:以人民为中心,立中国精神之魂、兴文化自信之风、扎时代生活之根,应该成为社会主义美术事业的根与魂,您是如何理解?您又是如何在自己的创作实践中体现“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
应小杰:绘画作品素材要来自生活,素材需要艺术家再创造,这个升华的过程就是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绘画艺术就是生活的浓缩与提炼,通过绘画艺术表现手段,把生活中看到的物像做的更纯粹,更极致。它是美的纯粹的,带着创作者的个人倾向展现,提取他认为有意思有价值的东西。没有生活原形或者现象就没有艺术创作的源头和灵感.生活中所有的所见所闻,发生的小事大事是艺术素材的提供者和原形.而画家通过艺术手段的加工,精练的绘画描述,有序的情节排列,渲染,夸张等描绘,就使艺术作品更加的生动,耐人寻味.所以说,艺术来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这个过程必须亲生体验深入一线,去触摸去感受,去经历去记载、刻录生活的真实原形。
北京创荣时代艺术中心 姚岚:当前,艺术家处在文化全球化、艺术多元化的创作环境中,您现在如何看待当代艺术与中国传统文化之间的关系?
应小杰:当今世界,当代艺术以其突破传统限制、表达自由多元的特点,正积极地进行着对传统艺术的重新解构与创新。他们将传统艺术元素与现代艺术语言相结合,创造出了一种既具有传统艺术的底蕴与内涵,又不拘泥于传统形式的新艺术形态。
传统艺术的美感样式主要依赖于观众对作品外表的视觉感知和解读。艺术家通过熟练技巧、形象的塑造和形式的运用,努力传达一种美的感觉具有吸引力的作品,使观众能够在视觉上欣赏并感受到作品所传达的美感情感享受和共鸣,无论是宗教、历史、人文还是自然,传统艺术的创作都以表现美感为主要目标。相比之下,现代艺术更加注重表达一种概念、思想或情感和观众的参与互动,尝试通过艺术作品传达更为深刻的意义和思考。它不再将美感视为唯一追求的目标,而是将其作为一种表达工具,用来传达更深层次的内涵,当代艺术和传统艺术相互对话与融合也带来了全新的观赏体验。观众可以在欣赏当代艺术作品时感受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冲击与震撼,同时通过对比传统艺术作品,更好地理解当代艺术家的表达意图与创作背后的思考。而传统艺术则赋予观众以情感共鸣和文化认同,使他们能够沉浸于历史长河之中,感受到时间与空间的交融。当代艺术家可以借鉴传统绘画的构图与色彩,加入当代艺术家个体的独特视角与思考,呈现出全新的艺术风貌。这种对话与融合,不仅体现了艺术的自我革新能力,也丰富了人们的审美意识和文化品味,使得艺术更加具有包容性和多样性,让不同时期、不同文化的艺术相互交流与影响。
北京创荣时代艺术中心 姚岚:您认为您当下的美术创作在主题、语言、观念等层面想要整体呈现出怎样的面貌或者变化?
应小杰:这个我已经有自己的几个系列主题了,比如《上海滩》系列、《中国海》系列、《西藏牧民》系列、《江南水乡》系列等油画作品,呈现给观众的面貌已经有自己的样式与风格,这些画面完全符合自己的内心视象,从真正意义上去描绘写实中的精神世界,我的画没有什么“主义”定论,在创作的题材上是多样化的,按自己的喜欢、兴趣和审美而定,不跟风,作为一个艺术家不能停留在一个事物中思考,世界的多样性自然会对你产生出对不同事物的不同思考,只有这样才会不断追求和探索,出现新的大变化。
北京创荣时代艺术中心 姚岚:您近期有着什么样的创作计划? 对未来的创作,您有什么样的期盼?
应小杰:我还是画我熟悉的题材,我是上海人上海是生我养我的地方,《上海滩》系列有画不完的题材和故事,上海的一江一河连接着悠长的历史文脉,《西藏牧民》系列也有拉萨河、青藏高原上的江河、雅鲁藏布江,从悠远的江水中可领悟西藏文化的悲壮之美、静穆之美,让我的《中国海》系列、《江南水乡》系列作品一起讲诉江海印象、城市水系、生命之水和生活的滋润。
下一篇:俊彩星驰绘中华 | 贾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