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时间:2024-10-21 15:44:32来源:艺龙网
一直以来,喜马拉雅山脉区域和南亚地区都以其厚重的历史与多元复杂的地域文化吸引着世界各国的艺术家前来“朝圣”,现居中国北京的独立摄影艺术家梁莉也是其中一员。在过去十多年间,她的足迹遍及全球几十个国家和地区,长期用镜头记录喜马拉雅山脉区域和南亚地区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精神面貌。梁莉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探寻不同信仰、地域、文化之间的复杂关联,以及地缘政治和文化冲突之下非西方宗教的哲学根源。
经过多年的摄影实践,梁莉如今拥有英国皇家摄影学会(RPS)高级会士、美国摄影学会(PSA)资深会员等荣誉身份,并在北京建立了一间独立摄影工作室。她的作品曾入围多个国际摄影大赛并获奖,例如:FAPA国际艺术摄影大赛、PSA国际摄影大赛、EPA欧洲摄影大赛、Monochrome国际黑白摄影大赛、reFoucusAwards摄影大赛、保加利亚Odessos国际摄影大赛、入围HIPA哈姆丹国际摄影大赛等。此外,梁莉还于2023、2024年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之邀担任丝绸之路青年之眼摄影大赛特约国际评委,为亚洲地区的文化交流与青少年艺术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梁莉作品《化缘No.1》
从与摄影艺术结缘到跟随美国《国家地理》探访北印度
自大学时代起,梁莉就对西方音乐与摄影艺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相关领域进行了广泛的阅读、学习与旅行探索。2013年,梁莉踏上了喜马拉雅地区和南亚区域的土地,这一地区在地缘上的亲近感,以及宗教信仰与地域文化的多样性深深吸引了她。由此,梁莉开启了延续至今已达十余年的喜马拉雅山脉区域与南亚地区摄影创作,而相关书籍、音乐、绘画、电影中的知识与见解,始终在日后多年影响着她的创作,给予她艺术表达的灵感,不断激发着她对南亚地区更深层次的情感,以及一次又一次探险之路的开启。
2018年,梁莉申请跟随美国《国家地理》探险队一起前往北印度探险拍摄。这次行程由著名摄影师克里斯·雷尼尔(ChrisRainier)、资深向导拉吉夫·所罗门(RajeevSolomon)带队,团队共同探访了德里、阿格拉,以及整个拉贾斯坦邦地区。尽管这并非梁莉第一次前往印度,她仍然如每次出行一样进行了充分的准备,从奈保尔(VidiadharSurajprasadNaipaul)的“印度三部曲”、印度诗人泰戈尔(RabindranathTagore)赞美南亚次大陆美景与文化的诗集《叶盘集》到格里高利·大卫·罗伯兹(GregoryDavidRoberts)的著作《项塔兰》中了解印度地区的政治、文化、宗教与艺术,以求在拍摄时可以将自己的理解融入到镜头语言中,更好地展现出亚洲文化的多元魅力。
梁莉与《国家地理》印度之行领队RajeevSolomon等人的合影
这次北印度之行,不仅令梁莉得以对南亚地区文化进行了更为深入的探索,也使她在摄影技术与创作方法层面获得了新的启发。美国《国家地理》团队凭借其雄厚资源与丰富经验,精心设计了出行路线,并给予了她在拍摄技术、光影运用、创作构思与思维逻辑等方面的专业指导。通过这次拍摄,梁莉也与美国《国家地理》探险团队建立起了联系,这些收获都为梁莉后续多次往返印度的艺术创作提供了启发与帮助。
以不惊扰的方式,捕捉隐藏于人物内心的真实故事
在摄影手法上,梁莉坚持以抓拍的方式捕捉人物和场景。在她看来,好的抓拍诞生于第一眼相互“看见”的时刻,当“关键性瞬间”出现,摄影师需要毫不犹豫地举起相机,定格稍纵即逝的精彩瞬间。除此之外,在拍摄时尽可能避免掺杂个人思想与主观色彩,也是梁莉始终坚守的创作态度。她希望以观察者的身份抽离而自由的身处于拍摄对象之中,从而记录下最自然也最贴近真实的人物状态。
梁莉与克什米尔地区与孩子的合影
无论是《大吉岭的少年》中男孩笃定悠远的目光、《沙弥尼》中寺院少女澄澈纯净的神情,还是《睡梦中的朝圣者》中男人宁静放松的酣睡状态、《印经院》系列作品中人们工作时的专注与投入……这些动人的瞬间皆得自于梁莉精准的抓拍,以及对当地神性与人性紧密交织的文化氛围的深刻理解。不仅如此,在组织摄影作品的画面构图、光线与色彩时,梁莉还加入了对古典主义油画形式与质感的借鉴,从而将这些转瞬即逝的时刻定格于永恒。
克什米尔的拍摄经历
回顾过往的拍摄经历,2018年至2019年在克什米尔地区的多次往返无疑是令梁莉印象最为深刻的。作为今天世界上军事化程度最高的地区之一,克什米尔自1947年以来印巴分治后,便是印巴冲突的主要区域,在持续不断的紧张局势和战火冲突之下,不确定性是这一地区人们所面对的生活常态。
在克什米尔,梁莉第一次在拍摄时遭遇袭击,与死亡擦肩而过的紧张情绪蔓延到了她的镜头里。作品《冬季的克什米尔》中,一所私立学校的操场上,学生们正背对着镜头静静晨祷,然而压抑、紧绷的心理感受却从学生们整齐一致的深色制服、矩阵式的队形和作品的黑白影调中渗溢出来。
梁莉作品《冬季的克什米尔》N0.1
梁莉作品《冬季的克什米尔》N0.2
也是在克什米尔,梁莉开始对特定区域的人物进行跟拍。“11岁的她从未离开过克什米尔,但这不妨碍她梦想成为一个飞行员。”在梁莉的跟拍镜头下,女孩呈现出极为丰富的状态,打破了人们对克什米尔儿童与女性的单调认知。在《镜中的克什米尔少女》中,她是坐在窗边凝望远方的惆怅少女;在母亲身边,她是活泼顽皮的孩子;在学校教室的黑板前,她又恢复了安静、克制与疏离……纷乱的时局下,无论成年人还是孩子,可以放松大笑的时光都极为短暂。仅仅时隔数月,当梁莉第二次来到女孩家拍摄时,《镜中的克什米尔少女》这一幕所发生的楼层已经被不久前的一次袭击完全炸毁。
梁莉作品《镜中的克什米尔女孩》
女性视角下人物摄影中的人文关怀
身为一位极具亲和力的女性摄影师,梁莉总是能够与被拍摄者以融洽放松的方式相处,这种亲近感也使她对拍摄对象不由自主地产生了发自内心的关切。无论是在克什米尔跟拍的“镜中的克什米尔少女”,在北印度之行中遇到的跳舞的印度女孩,还是在尼泊尔拍摄的年幼的库玛丽女神……梁莉说,“我真的很想知道她们后来的生活怎么样了,我希望能一直记录拍摄下去”。只可惜迫于地缘政治的不确定性,联络与回访的可能性都极为难测。
目前,梁莉正在不丹开展一段专题拍摄。在外界的报道与不丹官网上,不丹被称作“最幸福的国度”,然而梁莉却对此心存疑问:当宗教文化与尘世生活紧密交融,人们是否会不自知地落入一个幻象世界?面具舞者在戴上与摘下面具这两种不同的状态下,他们眼中的众生与世界有什么不同?人们与理想世界的距离能维持在怎样接近的程度?在这次计划持续一到两年的长期拍摄中,她将对这一问题的答案进行更深层次的探索。
梁莉与喜马拉雅山脉区域与查姆舞者合影
结语
回看梁莉多年来的摄影创作,从最初关注不同信仰下的特定仪式活动与习俗,到将镜头转向宗教世俗化下人们的朴素生活,再到针对特定身份人群的专题研究,梁莉始终试图探索并呈现不同国家与地区的不同信仰环境中,个体寻找自我身份认同的方式,和人在颠沛流离的境遇下顽强生存的生命状态,进而希冀展开看待世界角度的无限可能。通过对于主题切入角度与拍摄方式的阶段性实验,梁莉用镜头一寸寸寻访、拼合着亚洲地区的精神图景,探索着理想与现实的真实样貌。或许,理想之地并不存在于任何一个地理意义上的现实角落,而是深藏在人的内心深处。(撰文:边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