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当前位置: 首页 > 要闻

六载深耕连心桥 初心如磐铸振兴

发表时间:2025-07-30 15:25:52来源:艺龙网

当乡村振兴的号角穿透松嫩平原,一位80后党员将“热力人”的炽热初心熔铸进黑土地,用六年光阴在长胜村的沟垄间写下最滚烫的注脚。他是张庆超——从驻村工作队员到第一书记,从初为人父的青年到村民口中的“张书记”,2000多个日夜的晨昏交替里,他把国企党员的红色血脉熬成暖炉,将“驻村就要驻心”的誓言焐进每一块土坷垃

当乡村振兴的号角穿透松嫩平原,一位80后党员将“热力人”的炽热初心熔铸进黑土地,用六年光阴在长胜村的沟垄间写下最滚烫的注脚。他是张庆超——从驻村工作队员到第一书记,从初为人父的青年到村民口中的“张书记”,2000多个日夜的晨昏交替里,他把国企党员的红色血脉熬成暖炉,将“驻村就要驻心”的誓言焐进每一块土坷垃。他用六年时光兑现"不获全胜决不收兵"的承诺,让"长胜"二字从村名中的美好期许,变成了村民触手可及的幸福实景。

图:与低保户亲切畅谈

一、从城市暖网到乡野热土

2019年秋,张庆超攥着女儿的百天照片,毅然背起背包踏上驻村帮扶的征途。这一去,便是六载春秋。

面对乡亲们“城里干部能折腾出啥”的疑虑,他像检修供暖管网般细致:两个月走遍全村412户院落,用红笔在地图上圈出17处积水点、23户危房、56亩涝洼地,绘就一张涵盖基础设施、产业布局、民生需求的"三维立体规划图"。在热力集团的持续支持下,长胜村党群服务中心拔地而起,成了村民的“第二个家”;1842平方米硬化路串起6个自然屯,让“晴天一身灰、雨天两脚泥”成为历史;夜晚降临,32盏太阳能路灯次第亮起,温暖的光芒洒满村庄,照亮了村民的心房。更令村民惊喜的是,村部配备了智慧屏——数字乡村平台正式上线的那一天,村民们首次通过手机实现了对村务管理的便捷参与,奏响了乡村振兴的新乐章。

二、把支部建成振兴"热源"

“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支部。”张庆超把这句话抄在驻村日记扉页,像调试锅炉压力般打磨基层党组织。他创新"三带",让党旗在黑土地上猎猎作响:

带思想,他在村部办起“红色讲堂”,老党员讲知青岁月、高校教授说乡村振兴,六年累计开展活动20余场,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当八一农垦大学社会实践基地落户长胜村,大学生支教团队每年暑期都会带来特色课程——志愿者带着孩子们做手工、读绘本、学唱歌,50余名留守儿童的暑假不再孤单,家长们都说:“娃有了新‘老师’,我们干活更安心了。”从“听热闹”到“抢着学”,思想的种子在黑土地生根发芽。

图:八一农垦大学暑期支教活动

带队伍,他带领工作队和村两委实行党员包保责任到户:把返乡创业的“90后”小李列为入党积极分子,手把手教他写项目计划书;把种粮能手刘大哥纳入后备干部培养,带着他找专家学技术。六年间,5名积极分子成长为党员,2名后备干部进入村“两委”,12名青年带着资金和技术回村创业。

带发展,他推动"党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把党组织嵌进产业链。当县畜牧局的专家团队带着技术进驻,当平安财险的党员先锋队送来养殖保险,当热力集团的15个党支部与困难群众结成帮扶对子,长胜村的党建阵地成了“振兴能量站”。如今,主题党日开到了田间地头,“三会一课”讲起了无人机植保,田间的有机余米沉甸甸的,映着党员胸前的党徽格外亮。

三、让黑土地长出“金疙瘩”

长胜村过去有句顺口溜:“涝洼地,不打粮,年年种,年年慌。”张庆超偏不信这个邪——他要给黑土地“动手术”。

图:与村两委现场研究大垄双行种植

他带着村干部跑市、县农业农村局、争项目资金,终于拿下1.68万亩高标准农田改造指标,配套水肥一体化工程覆盖10900亩耕地。当黑色的管网像供暖支管般铺进田野,滴灌设备精准浇灌每一株秧苗,亩均增收突破300元。

除了升级灌溉系统,张庆超还带着村两委打响“水生态治理战”——筹集资金10余万元,通过清理、加固整治坑塘6个、修缮沟渠8000余米,种上荷花点缀乡村颜值,投放300斤鱼苗试水生态养殖,昔日的臭水塘变成了“聚宝盆”。

更绝的是他的思路:把零散耕地“并网”托管成1100亩集约经营区,由合作社统一采购种子、统一技术指导,户均增收超万元;把房前屋后的“巴掌地”变成“聚宝盆”,引导村民种甜玉米、养黄牛、栽果树,家家户户都有了“小金库”。庭院经济规模达135亩,家庭农场、养殖大户像雨后春笋般冒出来,畜禽存栏量突破400万元。

如今的田埂上,老农们掰着手指头算账:“张书记来了六年,咱的地从‘靠天收’变成‘稳增收’,这日子越过越热乎!”

图:秋收秸秆离田

四、把“热乎气”焐进百姓心窝

在长胜村,“找张书记”不是口号,是刻在村民心里的信任。他有个宝贝本子——磨破边的民情日记,记着一屯杨家两位老人的药费缺口、老李要求帮忙测量耕地、养殖户老周反应的道路积水问题。六年来,他累计走访2800余户次,磨破的鞋底浸透了村路的记忆,笔记本里夹着的不仅是村民诉求,更有他丈量土地的初心。

工作队还坚持“好钢用在刀刃上”,将结余工作经费5.4万元,全部用于环境治理——购买1000套防护网,在2、3、4、5屯的林地边筑起5千余米“绿色围档”,既防止家畜啃食树木,又为村庄添了道亮丽风景线。

他制定“三个一”工作法:一心一意扎根基层,把铺盖卷搬进村部,吃百家饭、睡热炕头;一丝不苟服务群众,协调爱心企业,累计捐赠物资20余万元,惠及300余户村民。一往无前发展致富。他以一本民情日记记录群众冷暖,一张数字网络联通千家万户,“服务议事厅”,让村民坐下来商量修路灯、建广场、分集体地。当困难家庭收到爱心物资,当危房改造村民搬进新居,六年零上访的“零信访村”称号,是干群连心的最好勋章。

图:爱心企业捐赠物资

五、黑土地上的“热力誓言”

六年磨一剑,黑土鉴初心。从城市到乡村,从供暖管网到振兴蓝图,张庆超始终保持着冲锋的姿态,将热力人的温暖从城市管网传递到田间地头。他用热力人的执着温暖着这片黑土地,用沾满泥土的双手托举起乡村振兴的梦想。他誓言要将“热力”持续注入长胜的每一寸土地,让长胜村的明天更加丰饶。

晨雾中,张庆超又蹲在田埂与老支书商量着建设“智慧农业大棚”的规划。


如转载请注明来源“艺龙网”或"www.elongtrip.com",本文链接:http://www.elongtrip.com/index/news/id/1184.html
【艺龙网版权声明】原创内容版权归本站所有,如转载请注明来源"艺龙网"或"www.elongtrip.com"并附文章链接, 需确保文章的完整性,不得更改曲解原意;摘录和转载的第三方内容,本站无法保证其真实性,亦不代表本站观点 和立场,版权归属原媒体及作者,如有版权异议请联系我们予以删除。